Welcome to MTCMWelcome to MTCM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Select Language

     主目錄








     專欄
·雜誌專欄
·醫學專欄
·講座專欄
·雜誌訪問
·食療專欄
·問問崔博士
·臨床研究及報告

     語言
選擇語言: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友好連結
亞洲抗衰老協會

乙型肝炎酵素高





乙型肝炎 (Hepatitis B,即B型肝炎,簡稱乙肝) 是指身體感染了一種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簡稱HBV),而令肝臟細胞發炎的情況。目前乙肝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傳染病之一,全球約有4億慢性患者或帶病原者 (體內有HBV的人),超過75% 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中國約有1.3億,而本港約有70萬或10% 的人口為帶乙肝病原者。



HBV可透過血液或血液製品 (如輸血或共用針筒)、性接觸或懷孕生產 (母傳子) 而傳染。一般來說,感染了HBV不會影響一個人的正常生活,但長期感染或慢性帶病原者,發生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危機比正常人高 (可達200倍);可以說,乙肝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罪魁禍首。



當HBV進入人體後,首先會侵入肝細胞中,並開始在細胞核內複製。其後病毒形成表面抗原 (HBsAg),成為我們用以檢查HBV感染的直接指標。新生成的病毒又進入未受感染的肝細胞,反覆地進行複製。此時HBeAg會出現在血液中。HBeAg是病毒複製的指標,顯示血液中含有較多的HBV,故傳染性較大;同一時間,血液中的HBV基因 (HBV DNA) 數量亦會增加。由於檢查HbeAg祇能知道HBV是否在複製,沒有數量的指標,而分析HBV DNA可獲得定量的數據,因此可更直接了解HBV在體內複製的情況,並且可作為跟進病情發展的指標。感染發展到這階段,肝細胞仍未真正受到傷害,所以大多不會產生任何肝炎的症狀。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會認定進入身體的HBV是異物,因此會啟動免疫防禦機制,攻擊藏於肝細胞內的HBV,但在攻擊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傷害到肝細胞,肝細胞因而遭受破壞,發生炎症反應,成為肝炎。



當肝細胞呈現肝炎狀態時,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或變化,因此,驗血檢查肝功能時會出現不正常的結果,其中較普遍的重要指標為轉氨酶 (Transaminase),亦即標題所指的肝「酵素」。與HBV感染有關的轉氨酶有2種,分別為谷丙轉氨酶 (ALT或GPT) 及谷草轉氨酶 (AST或GOT)。在肝細胞壞死或受到損傷時,ALT即從細胞內釋出而進入血液,其在血漿中的活性數值代表肝細胞受損程度,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時可能高逾1000 IU/L以上。當大量肝細胞壞死時,細胞漿內的線粒體 (Mitochondria) 中的AST也釋放出來,故血漿中的AST活性可明顯升高,但ALT的活性在肝炎中往往高於AST。



上文提到HBV複製時,HBeAg呈陽性,HBV DNA增多,病者起初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突然會轉變成肝炎。一般健康的人感染了HVB後,並不會轉變成急性肝炎,由於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抑制病毒複製,HBeAg會變成陰性反應,最後約九成的成年患者可於約六個月內完全康復,康復後病毒多已清除,體內產生HBs抗體 (Anti-HBs),病者完全康服,對HBV有免疫力。至於其餘的患者,除極少數 (約1%) 會發生危險的暴發性乙型肝炎 (Fulminating hepatitis B) 外,約一成的成人患者,或高至九成以上的嬰兒患者 (因為嬰兒的免疫系統沒有能力將HBV消滅) 會成為長期帶病原者,發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成為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



近年醫學界又發現了所謂前C區變異的HBV。一直以來,人們以為HBeAg轉為陰性反應,是病毒暫時停止複製的靜止期,顯示病情穩定;但原來有部份人士的HBV出現基因突變,即所謂前C區變異,HBV不能製造HBeAg,但仍有複製的能力,所以在驗血時這些人的HBeAg會呈陰性反應,但HBV DNA仍為陽性,這等突變型乙肝傳染性很強,對治療有更大的對抗力,而且對肝臟形成更嚴重的傷害。



到目前為止,臨床上尚未有根治乙肝的葯物。部份中成葯多數標榜有強肝、保肝、護肝等作用,但服後並未能抑制帶病原者體內HBV的複製,病毒的基因變異使治療更形複雜。筆者於上文曾提及一項維康力中葯製劑研究,製劑基本組成的明顯功效之一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近年在國內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經已獲得證實。通過免疫調節去清除病毒,是治療乙肝的根本方法。正如中醫指出:“扶正固本,驅邪解毒。”目前有關方面的深入研究將在浸會大學展開,筆者亦有參與,相信不久的將來,此製劑治療乙肝 (包括前C區突變型) 的功效將進一步獲得確認。



中醫認為,乙肝的病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外因多由感受濕熱疫毒之邪所致;內因多與脾胃虛弱,正氣不足有關。由於條件所限,中醫學未能對致病微生物進行微觀研究,所以沒有所謂病毒、細菌等的概念,而在宏觀的層面上把傳染病的病因歸納為濕熱疫毒,這方向基本上是正確的。至於中醫對乙肝的認識,也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黃帝內經》指出:“邪之所凑,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說明人體正氣 (包括身體的抵抗力,特別是免疫功能) 虛衰,外邪 (致病因素,包括濕熱疫毒) 便乘虛而入。而乙肝之發病,亦由於個體脾胃虛弱 (中醫所指的脾相當於由解剖學上的“脾”、胰和十二指腸為主體構成的功能單位,而“脾”與免疫系統有關),正氣不足,濕熱疫毒之邪 (可引伸為HBV) 乘虛侵入人體 (中醫未清楚指出侵入之途徑),從表入里,鬱於肝膽,導致肝氣鬱結,肝失疏泄 (筆者於「不高興有斑」一文中曾闡述中醫對肝的生理功能的認識),以致膽液不循常道,滲入血液,溢於肌膚而發黃疸 (急性黃疸型乙肝的症狀之一)。肝氣不疏,日久必犯脾 (中醫所指的脾),導致脾胃運化升降功能 (包括營養的吸收及水液電解質的轉運代謝) 失常,而出現胃納差、噁心嘔吐、脅肋疼痛、脘腹脹滯等慢性肝炎的一般性症狀。



中醫治療慢性肝炎,一般是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施以清熱解毒袪濕,利膽退黃,活血化瘀或滋補肝腎等治法,而其中有關治療肝病最重要的臨床指導之一,就是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原則,這裡所說的脾,正是上文提及中醫所指的脾,與人體的消化、吸收、水液電解質代謝及免疫功能有關;而這原則與上文提及的“扶正固本”是一脈相承的。它指出當肝臟患病時,常會影響脾 (及胃),削弱本身的抗抵力 (當然包括免疫能力),故此應當加強脾 (及胃) 功能,並建立強大的抗病能力,以防病情轉變。



肝臟不單是身體所需營養的製造工廠、儲存營養的倉庫,同時也是解毒工場及廢物處理廠。它是一個沈默而頑強的器官,即使稍微受一點傷害也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往往到症狀發生時,病情可能已相當嚴重,甚至惡化至無法挽救,因此須及早關注肝臟的健康,例如到醫療中心為自己的肝臟作一次全面的檢查,特別是確定自己並非帶HBV帶病原者;假如不幸是乙肝患者,在發現任何輕微症狀時,須盡快讓它休息及獲得適當的治療。請趁肝臟健康時好好保養,以免為時已晚。下面介紹兩款調理肝臟的湯水,供大家參考:



1.清肝利膽茶 (《常見病的飲食療法》)

功效: 清熱利濕,消炎清肝。健康人及乙肝患者皆可服用。

成份: 玉米鬚、蒲公英、茵陳各30克 (即一兩)、冰糖小許。水煎代茶,可常服。

配伍特點:

(1)茵陳清利濕熱,利膽退黃,有抑制肝炎病毒和護肝作用。

(2)玉米鬚利水清腫、利濕退黃

(3)蒲公英清熱解毒,清肝利濕



2.雞骨草赤小豆湯

功效: 清熱解毒,袪濕退黃。適合乙肝濕熱瘀結患者服用。

成份: 雞骨草30克 (鮮品加倍)、蛇舌草15克 (鮮品加倍)、赤小豆30克、瘦豬肉100克、生姜3片、紅棗5枚、煎湯飲用。

配伍特點:

(1)雞骨草清熱利濕、解毒袪瘀、退黃疸

(2)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濕散結

(3)赤小豆利濕解毒退黃


筆者簡介:

崔紹漢博士

現任 ( Diagnostix Medical Centre Ltd. ) 健康化驗有限公司董事、( PanHealth Ltd.) 廣康醫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 (Modern TCM Ltd.) 新華中醫藥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崔博士曾任職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化驗學系首席講師十多年。他於一九八九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臨床生化學博士學位、亦為英國生物醫療科學學院高級院士及英國皇家化學學院高級院士。崔博士亦是一位註冊中醫師及在香港中醫學會會立中醫學院為客座教授。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研究所研究員,以中醫藥研究老人痴呆疾病,並為現任(首屆)亞洲抗衰老協會會長。








Copyright © by Modern TCM 2002-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06 Modern TCM Ltd. All Rights Reserved